当前位置:首页 > 全球旅拍 > 日本旅拍 > 正文

牡丹江东京城来历?

2023-11-21 20:19:4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牡丹江东京城来历?

东京城,坐落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是古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又称忽汗城。

公元926年,契丹灭渤海,建立东丹国,将忽汗城改为天福城,并以此为都城。929年,契丹南迁,从此天福被遗弃长达百年。

到了清初史籍才有记述:此地“ 有古城焉,土人相传曰东京”,遂得名“东京城”,亦称“东京屯”。

东京城的名字绝对不是来自日本人,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据说日本人占东三省以后,特别喜欢这里,首先和他首都名字一样,其次风景秀丽,物产富饶,所以日本人很多人都移民到这里。

1961年3月,东京城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二、牡丹江东京城特产?

牡丹江东京城有著名的响水大米,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位于其境内,湖中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最著名的有螯花,鲫花,鳊花等三花五罗,镜泊湖的红尾鱼也非常好吃。

三、牡丹江东京城多少人口?

牡丹江东京城镇规划区面积10平方公里,辖22个自然屯,15个行政村,镇内人口10万人(含林业、铁路),现有耕地面积87195亩,其中旱田36405亩,水田50790亩。

四、牡丹江东京城旅游景点?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是中国唐代在东北地区以靺鞨族的粟末部为主体建立的地方政权,前后设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为其首府。

古城四面环山,三面濒临牡丹江。唐玄宗天宝末年,文王大钦茂自旧国迁都到此,但贞元初又迁往东京龙原府。贞元十年(794年),成王大华玙迁还上京,此后一直作为首都,直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63~1964年对此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发掘,进一步探明了都城的形制和布局。

上京城的建制和规模完全是仿唐都长安城而兴筑的,分内城、外城和宫城三个部分,全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外城周长17.5公里,城墙用石块砌筑,厚约2.4米,城外有壕沟。城的四面共有十门,南北两面各3门,东西两面各2门,对称分布。城内有东西向大街5条,南北向大街3条,均成直线;各条大街纵横交叉,将全城划分为许多规整的长方形区域,其间设坊;各坊有石砌的围墙,大多数坊仅两面临街。

内城在外城的北部正中,周长约2.5公里,城墙石筑,残高3米左右。

宫城在内城的中央,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390米,东西宽约1050米,周围绕有石墙,四面各开辟一个宫门。宫殿区在宫城的中央,现仅存有五重殿基,南北排列在中轴线上。前两殿为典礼和朝会之处,规模最大,殿基砌石,并装饰有石雕的螭头,地面铺印宝相花纹的方砖,石柱础上置绿釉陶的“柱座”;屋顶铺有灰瓦,兼用绿釉瓦,屋脊置绿釉鸱尾和兽头。后边的3座殿规模较小,应为寝殿,有炕道、烟囱等取暖设施。

宫城的东侧有禁苑遗址,其南有一个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池塘,北侧原有两个东西相对的亭子,还保存着当年的柱础石。池塘东西两侧有人工堆砌的假山以及一些楼台殿阁建筑的遗址。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为研究渤海历史和唐代城市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3月,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牡丹江东京城宣伍湖是景区吗?

牡丹江东京城宣伍湖是一个美丽的景区,位于牡丹江市宁安市区西南方向,距离市区约20公里。景区内有着广阔的湖泊和壮丽的山水风光,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游可以在湖边漫步、垂钓,欣赏湖水倒影和周围山峦的美景,还可以乘船游览湖上,感受宁静与自然的融合。同时,景区周边还有温泉、农家乐等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休闲体验。

六、牡丹江东京城到延吉市多少公里?

两地相差的距离大概264公里,全程需要的时间3小时17分,过路费加油费大概300元,如果需要出行可以通过自驾游或者乘坐火车出行

七、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

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是一个令人惊艳的地图资源,为游客提供全景视图以及详细的东京城区信息。在这个全图中,您可以轻松了解东京城的布局和周边的地标建筑,为您的旅行计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牡丹江东京城地图 - 欢迎来到东京

作为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东京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无论您是来追寻古老的文化遗产,还是想要体验时尚和创新的现代生活方式,东京都会满足您的各种需求。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提供了一站式的信息,让您在这座令人兴奋的城市中轻松导航。

发现东京城区

东京城区由23个特别区组成,每个特别区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将为您展示每个特别区的边界、主要街道和地铁线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城市结构。

以下是一些您在东京城区内不容错过的主要景点:

  • 品川区 - 这个区域以其繁忙的商业街道和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而闻名。您可以在这里找到国际品牌的购物中心和一流的餐厅。
  • 涩谷区 - 作为年轻人的聚集地,涩谷区以其时尚和前卫的氛围而受到欢迎。这里有许多时尚店铺、酒吧和音乐场所。
  • 新宿区 - 新宿区是东京最繁忙的商业和娱乐区之一。这里拥有无数购物中心、剧院和餐厅,还有许多高楼大厦上的观景台。
  • 上野区 - 作为东京最重要的文化区域之一,上野区拥有许多博物馆、公园和动物园。这里也是东京最大的公园之一,众多人们在这里休闲散步。
  • 台场 - 位于东京湾畔的台场是一个现代化时尚区域,这里有许多国际标志性建筑、购物中心和主题公园。

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 - 导航您的旅行

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导航工具,帮助您规划和导航在东京的旅行。您可以使用地图中的关键功能,如搜索地点、查看实时交通情况和规划最佳路线。

以下是几个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的特点:

  1. 详细的地标建筑信息 - 地图中标注了东京城区的主要地标建筑,如东京塔、浅草寺和东京迪士尼乐园等。这些详细信息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各个景点。
  2. 交通信息 - 地图上显示了地铁线路、火车站和主要公共交通枢纽,帮助您在城市中方便快捷地移动。
  3. 实时导航 - 地图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帮助您规划最佳的行程路线。您可以避开拥堵路段,选择最快捷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4. 旅行规划工具 - 您可以使用地图上的书签和标记来规划您的旅行计划。您可以添加感兴趣的地点,并轻松找到它们之间的最佳路线。

体验东京之旅

无论您是第一次来到东京,还是再次造访这座令人难忘的城市,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都将成为您旅行的有力助手。

使用地图来了解城市的结构和主要景点,规划您的行程,以及在旅途中快速导航。东京的文化、购物、美食和独特的景观等待着您的探索。

快来下载牡丹江东京城地图高清全图,开始您的东京之旅吧!

八、牡丹动京城诗词?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赏牡丹》。

全诗是: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籍贯河南中山(今河南省 中山市 ),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 (据说为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九、从牡丹江东京城去日月潭怎么走?

1. 从牡丹江东京城去日月潭有多种路线选择。2. 首先,可以选择乘坐飞机从牡丹江飞往长沙,然后再转乘飞机或火车前往南昌,最后乘坐火车或巴士到达日月潭。这条路线较为快捷,但需要多次换乘。3. 另外一种选择是乘坐火车从牡丹江到长沙,然后再转乘火车或巴士前往南昌,最后再乘坐火车或巴士到达日月潭。这条路线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但需要较长的旅行时间。4. 此外,也可以选择乘坐长途汽车或自驾车从牡丹江直接驶向南昌,然后再乘坐火车或巴士到达日月潭。这条路线可能需要较长的行车时间,但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行程。总之,从牡丹江东京城去日月潭有多种路线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和预算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十、「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的「京城」指长安还是洛阳呢?

纯技术回答,不乱扯。

这个争议是我到西安上学后第一次涉入雍洛之争。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我的心理路程可谓跌宕起伏。

未研究这个问题前,以为是洛阳;初步研究后,以为是长安;有洛阳朋友贴了一个牡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以为是我错了,应该是洛阳?仔细一看,发现是一场洛阳由官方就引起的碰瓷宣传骗局,之后开始在知网上看更多的论文,让我确信唐朝牡丹之盛唯有长安,也只有长安的牡丹能够动京城,洛阳甚至连陪衬都不是。中国牡丹中心经历了唐长安,北宋洛阳,南宋天彭,明清菏泽的变化。

第二段偏论文性质,仅通过长安牡丹诗和记载来看唐朝牡丹发展,无意者可直接略过,

一、牡丹诗中看分晓

唐诗中直接描述牡丹的诗篇达204首,仅诗名中出现牡丹诗篇就有130首。

时间上:盛唐有5位诗人留下7首诗;中唐时有32位诗人留下84首诗;晚唐有32位诗人71首诗;五代24位诗人42首诗。

可以看出,唐朝牡丹之盛,不在盛唐,而在中晚唐,更确切的说是在唐朝元和中兴后,唐人重新富庶起来而产生的奢靡之风。

全唐诗中,诗中同时存在长安和牡丹的就有18首之巨,而同时存在洛阳和牡丹的竟然只有0首。甚至说明确是洛阳的牡丹诗仅有1。首

终唐一朝,也只有刘禹锡的《思黯南墅赏牡丹》是明确写牛僧孺从长安被贬洛阳后在洛阳别墅里种植的牡丹,在唐朝城市内唯二的公众场所——寺庙(另一个是市场),洛阳竟无一首寺庙牡丹诗,可见唐朝洛阳牡丹并不出名,规模也甚小。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杭州因开元寺从长安引来了牡丹。白居易在这里举行了一场诗会,就有数首牡丹名诗。

二、唐朝牡丹发展

1、牡丹之始

牡丹最早的记载是在甘肃汉墓中的一本医书中所发现,此时也只有药用价值。唐代牡丹之爱,应始于武则天

唐舒元舆《牡丹赋》:天后之乡西河也,有众香精舍,其花特异,天后叹上苑有阙,因命移植焉。

武则天把西河野生牡丹引种到长安上苑。西河牡丹之多,宋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里记载那里牡丹和荆棘一样多,当地人用来作柴烧。后来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此时洛阳也应有牡丹,记载的是武则天贬长安牡丹于洛阳,虽荒诞不经,却表明了传播路线。但不管是长安和洛阳在武则天时期牡丹均局限于宫廷内苑之中。

2、牡丹传播

玄宗时,牡丹主要种植在长安兴庆池沉香亭、光华馆,骊山华清宫、著名寺庙、以及部分高级官员庭院中,普通士人尚未形成欣赏、移栽的风气

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月夜召太真妃以步辇从。诏特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十六色。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词为?”遂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应该是盛唐时期最著名的牡丹诗,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安兴庆宫沉香亭游玩观赏牡丹,诏梨园弟子吹弹奏乐,李龟年歌,李白作诗。


《开元天宝遗事》:明皇与贵妃幸华清宫,因宿醉初醒,凭妃子肩同看木芍药。

此时华清宫也多种植牡丹。


如果说开元初,牡丹还局限于宫廷,到了开元末,天宝,牡丹已经开始留向社会,所有宫殿基本都种植牡丹。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认慈恩紫牡丹。别走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学中看。《白牡丹》裴士淹

此时牡丹已经在皇家寺院慈恩寺种植,也就是大雁塔。


天宝时,杨国忠因为与贵妃的关系,玄宗恩赐他几枝牡丹,杨国忠视若珍宝。

《开元天宝旧事》:植于家,国忠以百宝装饰木盾,虽帝宫之内不可及也。国忠又以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每于春时木芍药盛开之际,聚宾友于阁上赏花。禁中沉香亭远不侔此壮丽也

像杨国忠这样的实权人物被赐了几枝牡丹都如此做,把赏牡丹之地装饰的比兴庆宫沉香亭都壮丽,可见天宝之时牡丹仍局限在皇宫、高官、寺庙。

3、牡丹始盛

牡丹之盛始于元和。安史之乱后,牡丹发展的盛世戛然而止,唐宪宗之前,牡丹依旧局限于高层人士。如岑参写的《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描述宰相崔宁院落中的牡丹。

元和中兴,唐人重新富庶,包括之后的会昌之治,大中之治,使中唐有实力接续牡丹的发展,并产生了奢靡之风,白居易多写诗既描述牡丹的美丽,又讽刺当朝牡丹奢靡之风。


而安史之乱为收复洛阳,允许回纥军队拿下洛阳后随意洗劫,“宫室焚烧、百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就是《旧唐书》对收复洛阳后的记载,安史之乱对洛阳的打击是最大的。

唐宰相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京兆府】开元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九,元和户二十四万一千二百二。【河南府】开元户一十二万七千四百四。元和户一万八千七百九十九。

长安所在的京兆府经过安史之乱由开元的36万户到元和时期剩24万户。洛阳所在的河南府由开元的12万户,剩元和的1.8万户。这已经断绝了洛阳造假唐朝牡丹的根了。

元和年间仅1.8万户的洛阳已经没有任何经济条件去玩牡丹,也只有部分长安来的高官院里有牡丹了,终其一唐,洛阳也没几首牡丹诗,而看长安牡丹诗就能读出唐朝牡丹的发展历程。唐德宗的贞元、唐宪宗的元和以及唐文宗的大和年间正是刘禹锡生活的主要时期。


瞿蜕园:“禹锡于贞元末尚未多见牡丹,而今大和中重入长安牡丹又已不复为新奇之物矣。宜其不能已于咏叹也。”(《刘禹锡集笺证》)

此段常被某些人断章取义,只说贞元未见牡丹,来攻击长安无牡丹。而后半句已说明大和年间刘禹锡被召回长安,牡丹已经风靡全城,不再新奇。

4.牡丹之盛

中唐牡丹有84首诗,有地点的有51首,长安47首,其他地方4首。其中宫廷牡丹3首,寺院牡丹9首,达官贵人府邸13首,普通士人6首,长安城其他地方的有16首。

(一)歌咏长安慈恩寺、西明寺、荐福寺、玄都观等寺庙的牡丹。

1.《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白居易2.《牡丹芳》—白居易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3.《西明寺牡丹》—元稹4.《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白居易高上慈恩塔,幽寻皇子陂。唐昌玉蕊会,崇敬牡丹期。5.《寺中赏花应制》6.《重题西明寺牡丹》7.《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记载:“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深紫、黄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径七八寸。兴善寺素师院牡丹,色绝佳。元和末,一枝花合欢。”同书续集卷五又载:“靖善坊大兴善寺,……长庆初,庭前牡丹一朵合欢。”

(二)私人住宅牡丹

1.《闻王仲周所居牡丹花发因戏赠》武元衡闻说庭花发暮春,长安才子看须频。花开花落无人见,借问何人是主人。2.《浑侍中宅牡丹》—刘禹锡

(三)长安城中

1.《长安春游》王建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2.《京城寓怀》张祜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3.《山花》李涉长安若在五侯宅,谁肯将前买牡丹。
《松窗杂录》,云:‘内殿赏牡丹,问侍臣曰:《牡丹诗》谁为首?奏云李正封,诗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这是牡丹被赋予国色天香最早的来源。唐文宗时期李正峰所作。

李肇《唐国史补》: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

可见长安牡丹之盛,人人如狂,奢侈。

5.牡丹花落

晚唐时期描写长安牡丹的诗作约11首,且多为追忆之作,外地牡丹诗数量上升,主要是江南地区的牡丹诗约11首。

《看天王院牡丹》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三、刘禹锡牡丹

1.京城、京师

《唐六典》、《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等都已经直接定义了京兆府京师、京城。仅《旧唐书》、《新唐书》中的京师、京城就出现了两千多次,记载天下城市皆是**距京师**里。某地人扒遍全书也就找出四五句极具迷惑性的段落来硬蹭京师。整天转发,按照于赓哲老师的说法,这些人上来啪把断章取义史料放在你眼前,糊弄你,极具迷惑性。

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隋开皇二年,自汉长安故城东南移二十里置新都,今京师是也。

京师、东都、两京都分的很清,别把唐人当二。。京师京城长安,东都洛阳,也并称两京。

这里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直接看看刘禹锡的京师京城。


2.刘禹锡的京师京城

徵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 中唐 · 刘禹锡前者匆匆襆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南宫旧吏来相问,何处淹留白发生。

刘禹锡参加政治革新,和柳宗元一起被贬朗州,十年之后被征召回京城长安,所以刘禹锡十年憔悴到京城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戏赠看花诸君子 中唐 · 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同样出名,这是刘禹锡被召回京第二年,在长安玄都赏花,并借此讽刺某些官员,因此就又被贬十年,大和年间才又被征召回长安,回来后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一共被贬二十年,归来后仍乐观豁达,豪气冲天。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不仅是说牡丹,同时也说自己要动京城。

京师、京城、京在刘禹锡的诗中都已经出现过了,并且有历史背景和地点确指长安。

荅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刘禹锡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自洛赴上都,刘禹锡从洛阳前往上都长安。入京城,去上都长安入京城自然是入长安了。

刘禹锡不是精神分裂症,刘禹锡所有诗的京城都指向长安,那“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京城也唯有长安

同时,之前已经提到,元和年间,洛阳所在的河南府仅1.8万户,城中连人都没多少,又有什么心去什么钱去买十万文的牡丹呢?十万文有多贵呢,就是白居易工资最多时年薪的1/3。

~~~~~~~~~~~~~~~~~~~

四、答洛阳牡丹

1.禹锡于贞元末尚未多见牡丹《刘禹锡集笺证》,所以长安无牡丹

答:《刘禹锡集笺证》原文:禹锡于贞元末尚未多见牡丹,而今大和中重入长安,牡丹又已不复为新奇之物矣。宜其不能已于咏叹也。

断章取义者为何不敢放出全文?心虚也!贞元年唐朝刚经历安史之乱和四王二帝之乱,无经济条件发展牡丹,经历元和中兴,唐人再次富庶安宁,大和年间,牡丹已经遍布全城。

2.国家非遗,说实话,开始我也被唬住了,我以为我错了,看画线部分。

答:看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我就明白了,这是一场由洛阳官方层次组织的一场碰瓷宣传。

《牡丹芳》—白居易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戏蝶双舞看人久,残莺一声春日长。共愁日照芳难驻,仍张帷幕垂阴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卫公宅可是长安城中李靖家的院,西明寺是目前历史记载中长安城规模最大的寺院,白居易和他的好友元稹、张祜在西明寺留下的牡丹诗起码有5首。洛阳怎么敢言之凿凿说这是洛阳的?

认真看了其他非遗介绍,明白非遗文化是上面批的,但介绍是各个城市自己写的。洛阳窃一首不够,这是要窃第二首,还是官方窃。洛阳的历史砖家不知道长安西明寺?明知故窃。可见洛阳牡丹诗之匮乏。

3.牡丹花也叫洛阳花?

咏安仁得果花 南北朝 李孝胜月上河阳县,来看洛阳花。掷果人相 ,非是故停车。

南北朝牡丹还基本被当作荆棘一类的玩意儿,洛阳就要蹭牡丹了?

桃 北宋 · 丁谓五言律诗未展蓁蓁叶,先开灼灼华。武陵迷境域,御宿接烟霞。投我畴为报,偷儿孰是家。春风南北起,别有洛阳花

在北宋神童宰相丁谓的笔下洛阳花又成桃花了?可见从南北朝到宋初是没有洛阳花就是牡丹花这种说法的。

《本草纲目》中记载洛阳花为石竹花。

五、问洛阳牡丹

1.元和中兴时期,洛阳所在河南府仅1.8万户,长安所在京兆府24万户。洛阳城中连人都没多少,何来牡丹动京城?

2.刘禹锡其他诗中的京师京城皆指长安,怎么就这首诗洛阳硬生生的非要蹭京城?究竟是刘禹锡精神分裂还是洛阳妄想症。

3.终唐一朝,也只有《思黯南墅赏牡丹》是明确写洛阳的牡丹,还是从长安被贬洛阳的官员院中的牡丹,为何长安牡丹诗如此之多,而洛阳牡丹诗近乎无?洛阳寺庙如此多,竟无一首牡丹诗。

整天引这个史料那个史料,甚至引到隋,洛阳却引不出几首洛阳牡丹诗?又是蹭京城又是断章取义却不知唐朝牡丹盛世在中唐。

4.你说《思黯南墅赏牡丹》和《赏牡丹》是姊妹诗,因为惜字如金,所以省去前面。为何全唐诗竟找不出第二对如此惜字如金的姊妹诗?孤例不证。

5.你说洛阳牡丹诗基本全遗失了,所以现存洛阳牡丹诗稀少?

如此多的唐诗,如此多的唐代诗人,现存近200首唐朝牡丹诗,竟然找不出两三首洛阳牡丹诗?牡丹诗王白居易,晚年闲居洛阳,现存近3600首诗,仅遗失约200首,洛阳的牡丹诗难道全在这200首里?

六、现在媒体宣传言洛阳牡丹,而所有问答题目皆言长安牡丹。

央视少儿某档问答题

难道央视少儿故意摧残祖国的花朵

蒙曼:长安

洛阳朋友想喷我很容易,只要你在评论区给我写出五首明确是洛阳唐朝牡丹诗的,我立马承认京城是洛阳。我立t马给你下跪。

我劝,耗子尾汁,好好反思,好好宣传自己的北宋牡丹,别整天移花接木,时空穿梭。甲天下你去宣传北宋啊。

一周热门